爱莲说教案_爱莲说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案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爱莲说教案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2.《爱莲说》教学设计

3.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

4.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

5.爱莲说中能够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爱莲说教案_爱莲说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

        2 芦花荡 教案

        3 蜡烛教案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5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7 背影教案

        8 台阶教案

        9 老王教案

        10 信客教案

        第二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教案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教案

        12 桥之美教案

        13 苏州园林教案

        14 故宫博物院教案

        15 说“屏”教案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教案教案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17 奇妙的克隆教案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19 生物入侵者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第四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教案教案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教案

        22 短文两篇教案

        陋室铭教案

        爱莲说教案

        23 核舟记教案

        24 大道之行也教案教案

        25 杜甫诗三首教案

        望岳教案

        春望教案

        石壕吏教案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第六单元

        26 三峡教案

        27 短文两篇教案

        答谢中书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8 观潮教案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

        30 诗四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

第六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分析莲花的形象,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作者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感受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

        分析莲花的形象,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学习难点:

        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ppt

        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7分钟)

        1.抽查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2.基础知识填空:

        (1)《爱莲说》是一篇 说 ,通常借人或事物 说明 道 理 。

        (2)生字注音

        甚蕃( ) 不蔓( )不枝

        亵( )玩 鲜( )有闻

        3.分段翻译课文

        板书课题:爱莲说 周敦颐 板书后,强调?敦?和?颐?的写法,区别?敦?郭?,?颐?字左边不是?臣?字。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爱莲说?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可能出现多种答案。教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二、出示目标(1分钟)

        同上。

        三、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6分钟)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描写莲花的?分别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可是在写莲花之前之后还写了水陆草木之花中的菊花和牡丹花,有什么特征?

        4.菊花和牡丹花分别被什么人所爱?作者对她们是什么态度?

        5.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6. 古人写文是为了?言志?抒情?,《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的目的不仅仅是赞莲,更重要的是借莲言志、抒情。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2号学生必须全做,3?6号学生对5、6题可以选作。)

        (学生安安静静地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查看,观察学生自学情况,但是在中间不插话,不干扰。发现问题记下来,供点评时指导)

        (自主学习时间到后,教师就自学情况进行点评。涉及不到的知识可以简要补充)

        (宣布?小组交流开始,强调小组交流的规则和方法。?)

        四、小组交流(8分钟)

        1、学生在各组组长主持下,对照自学提纲中的问题交流,先对子交流答案,然后,各组1号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最后,其他学生质疑和补充,形成本组统一意见。

        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简短回答。对共性问题记下来,以便在全班讲解。

        2. 小组交流时间到,教师对小组交流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共性问题(自学提纲以外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如果问题是马上展示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展示中注意听讲。

        3. 就导学提纲中的6个问题(写在小纸条上),由各组组长抽签,确定各组展示任务。各小组简短讨论,确定展示学生和方式。

        4. 教师宣布?展示规则和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我展示,我能行,我成功!?

        五、班级展示(15分钟)

        (一)依次展示:

        1. 找出有关描写莲花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展示小组展示:

        我们组展示的题目是:找出有关描写莲花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评价并点拨补充:这些描写,句句写莲,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2.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描写莲花的?分别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点拨:莲花的生长环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香远益清,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可以看出莲花的不同流合污,不妖媚,洁净,朴实,表现了她高洁、质朴的品格;体态可看出她的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表现了她豁达正直的品格;香气说明她的美名远扬;风度说明她为人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表现了她的`气节高尚。

        3.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可是在写莲花之前之后还写了水陆草木之花中的菊花和牡丹花,她们有什么特征?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点拨:菊花的特征是纯洁、清高,表明不愿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牡丹的特征是雍容华贵,代表了贪图富贵,趋炎附势之人。

        4、菊花和牡丹花分别被什么人所爱?作者对她们是什么态度?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菊花是花中的隐士,?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作者对他表示赞扬。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对他十分轻蔑。

        5.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点拨:菊花纯洁、清高,作者写菊花,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6. 古人写文是为了?言志?抒情?,《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的目的不仅仅是赞莲,更重要的是借莲言志、抒情。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写莲的形象和品格,赞美正直高洁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强调注意事项。

        六、检测反馈(6分钟)

        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心生敬意,不敢侮辱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⑤ 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课堂小结(2分钟)

        知识梳理(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必做)

        2、仿照《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300字以上的散文,赞美你所喜爱的一种植物。(5或6号学生选作)

        课后反思:学生在展示环节还不够自信、自如,不能够完美地表达自己观点。大部分学生还不会或不敢提出自己的质疑,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藉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下面是我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导入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三、赏莲------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1、朗读

        2、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品莲----分析阅读体会形象

        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五、悟莲---讲解阅读品味意境

        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 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案# 导语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刘禹锡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 我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能力目标:1、能够当堂成诵;

       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目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

       2、文章的主旨;

       3、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录音、课件的使用和重点内容的手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加大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生重点知识。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诵。把课前的预习带入课堂的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一课时教学。

       课前预习

       1、生字注音;

       2、《评价手册》第一题找出本课的韵脚;

       3、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ppt课件展示“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ppt课件展示“铭”的文体知识,“用韵”二字加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

       二:指导朗读

       1、铭是用韵的,韵脚是哪几个字?(学生说。)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音,学生跟读。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4、集体朗读。

       三:疏通字词,文意串讲(配合板书与课件)

       1、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教师板书,画一屋子,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师自语:我把孔子放在屋顶。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圣人,他的话就是真理。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还是不陋就用他的话给屋子定性。

       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ppt展示《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学生自由读)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屋子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们要读得铿锵有力。(学生自由读)

       那你们认为我应该把这句话画在这个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顶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关键部位。)(板书)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缘何不陋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学生自由读)

       你们认为此句话我应该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台阶处,和室外相连。)(板书)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人)

       此句话是在屋中的来往之人,我们把他放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学生自由读)

       (3)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作者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场的厌恶之情.)

       这也是在屋内的生活,我们也把它画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也和上句一样“无”的部分要读得轻一些。(学生自由读)

       4、除了对陋室的描写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集体读一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类比)

       此处类比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板书)

       5、集体朗读课文。

       6、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谈,学生讨论明确: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向。教师板书)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7、此课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对偶)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运用到对偶的是什么地方,(对联)。课本翻倒183页练习三,学生自己读读画画,看看对偶有什么特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两个短语或句子)

       找找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对偶。

       四:拓展延伸

       1、即兴小对(学生练习对偶的修辞)

       教师:雨、下雨、下小雨、窗外下小雨、坐看窗外下小雨

       2、幻灯片展示网络搜集来讽刺某些学生的《教室铭》,要求学生也仿《陋室铭》写自己的卧室,注意“铭”的特点,立意要高。作为家庭作业。

       五:集体背诵

       学生对照黑板板书背诵全文。

       六:作业布置

       评价手册中22课《陋室名》的练习题。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2、通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用意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课题,创设氛围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

       二、 反复朗诵,整体感知

       1、 自由诵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读音。

       2、 学生朗读,检测自读效果

       3、 老师范读,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三、 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1、分组自学 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3、检测练习

       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谥  蕃  濯  蔓  亵  涟

       A、yi fan zhuo man xie lian

       B shi fan zhuo man xie lian

       C yi fan di wan zhe lian

       D shi fan di wan zhe lian

       2) 、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A、蕃(多) 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B、染(沾染) 妖(美丽而不端重) 亭亭净植(植物)

       C、焉(助词) 鲜(新鲜) 宜(应该)

       D、噫(叹词)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不蔓不枝(树枝)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花之隐逸者也

       B、水陆草木之花

       C、然虎之食人不常见

       D、马之千里者

       4)、翻译下列句子(略)

       四、 品味赏析,把握主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自由讨论)

       角度 特点 品质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洁身自好

       形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品行端正

       味道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以上问题与表格打在屏幕上,并配以出水荷花的)

       2、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手法是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3、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共有几处写到?

       ——共有三处提到,请学生朗读。

       A、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予 ——莲——君 子——同予者何人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①、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因为菊花不与百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打在屏幕上,配以陶渊明的画像)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②、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因为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这在古书里不乏记载: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 刘禹锡 《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

       (打在屏幕上,配以牡丹的)

       这些诗文都描写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追求富贵、骄奢*逸的庸俗世风。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③、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可让学生联系周敦颐的生平事迹来分析)

       4、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五、 归纳小结艺术特色

       a)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b) 巧用衬托,突出主题

       六、 再次齐读,加深理解。

       七、 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篇四

        教学目标

       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

       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

       3.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生互动,猜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谜底: )

       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

       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格。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齐声朗读。

       2、用心感悟。

       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

       1、释题、简介作者(学生结合课文导读回答后,师补充强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叙事)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教师适时指导

       3、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

       4、师生交流字音、节奏

       5 配乐自由朗读课文

       6 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

       6、齐读。(男女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

       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2、探究成果展示交流

       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

       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

       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氛围中,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

       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讨论、交流)

       5.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

       6.作者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点拨:隐逸者——逃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

       7.作者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

       六、回顾内容,拓展提高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用“我爱 ,因为她 ”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爱梅花,因为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

       七、联系自身,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训练,整体感知——悟读欣赏,把握深意——拓展延伸,学以致用”三大板块。

       2、课前制作PPT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济南市市花、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莲花呢?导人新课。

       屏幕展示优美的荷花照片。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例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介绍作者周敦颐,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4、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爱莲说,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训练诵读。

       1、教师范读,配以古琴曲。

       2、两三个同学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语句的停顿。

       3、小组读,个人读,大家评。

       4、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逐段进行,教师点拨,字字句句落到实处。大屏幕显示译文。

       5、学生试背诵。

       三、悟读欣赏,把握深意。

       先听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小组讨论问题。问题均由大屏幕显示。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3、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4、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问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这又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相似。

       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以菊来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到牡丹?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名也”)。“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7、文章结尾几句,抒发了哪些感慨? 有什么含义?

       明确: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意味深长。

       8、指导诵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宜读出舒缓的抒情意味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要读出肯定语气,且后一分句应重一些。“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分别读出惋惜、遗憾与轻蔑之情。

       9、其它质疑,解疑。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仿句练习:模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对偶句续写:我喜欢 花 , 。

       2、“出淤泥而不染”这是莲花的自然属性,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谈谈你们联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3、辩论:在当今处处充溢着铜臭的经济时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莲的品质,还有没有提倡的必要?

       引导:当今社会复杂,更像个污水坑,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莲的品质更有现实意义。

       五、课堂小结。

       1、结束语:结合学习目标,指出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2、师生背诵全文,放背景音乐。

       六、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

       2、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中能够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爱莲说》是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下面是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问题的设计上,关注体现梯度;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和教材的注解理解课文大意,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 ②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③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 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题旨,理解衬托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预习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及作者简介。

        2、搜集有关荷花的知识(如:名字、习性、诗句等)。

        3、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读出节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出示PPT

        师: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小脸白无暇,洁净又大方, 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生:荷花)

        师:播放有关于荷花的(直观性、可感性以及美的享受)

        师:大家还知道莲花的其它名字吗?(生:荷花、君子花……)

        师:其实它还叫菡萏、芙蓉,是名称最多的花,也是一

        种姿态优美、品行高洁的花, 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笔下,《诗经》 里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那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莲花的诗句呢?

        (学生回答后)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荷花为题材的文言文《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学生猜谜语

        学生说荷花名字、说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谜语和说诗句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1、分析题目,简介“说” 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生展示后)师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际,莲花盛开,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本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一说,然后师小结:题目“爱莲说”意思就是论说作者喜爱莲的道理)

        2、简介作者(让学生先自由介绍,然后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宋朝人,哲学家,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

        3、诵读课文。

        1)示范读。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指生个别读,然后让学生正音。(师强调如下字词)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3)生自由诵读。

        4)齐读。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听读

        学生朗读展示

        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形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分组自学,质疑讨论。

        1、借助于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句意,翻译全文,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注意重点字词特别是重点实词的用法)

        2、质疑。(向老师提问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的解释或翻译)

        3、检查自读情况。

        1)通假字

        “蕃”通“繁”,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词类活用

        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蔓缠绕(不蔓不枝)

        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枝缠绕(不蔓不枝)

        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传(香远益清)

        3)一词多义

        之:①、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者:①、……的人(可爱者甚蕃)

        ②、“者”“也”结合,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表语音停顿(同予者何人)

        4)特殊句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介词)

        ③、同予者何人?(反问句)

        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宾语前置句)

        4、带着爱莲的感情齐读课文。

        5、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讨论注意重点字词特别是重点实词的用法。

        师生互动交流

        朗读课文 通过让学生在分组中学会团结协作,同时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四、合作探究

        教师PPT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

        1. 题目是“爱莲说”,那么,在你看来,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这几次都是从什么方面介绍的?

        2.作者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 本文是写“爱莲”,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4. 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精讲,学生听讲批注相关知识 通过学生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回答让学生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五、小结梳理,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

        2、小结: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3、随堂练笔: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1、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2、在领悟作者精神的同时,把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运用到写作当中。

        1、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2、 让学生在学习中 积累,在积累中迁移,学以致用。

        3、 让学生动笔加深 理解。

        六、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气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说”的特点;

        2. 继续掌握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全文;

        3. 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方面: 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 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能力方面: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

       难点目标:以花喻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分为:\\\\\\\'诵读——悟读——拓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 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 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一)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喻人)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

       参考: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

       “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

       “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

       “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教师小结。

       (二)说对比烘托手法。

       1、 教师提示: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 学生读课文中有关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说用意: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3、 教师小结: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4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 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五、 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 反馈检测:

       1、填空。

       ①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七、 结束语

       八、 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九、 附: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气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步骤:

       课前预习:1,作者周敦颐。

        2,“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隐逸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 (彩屏画面——荷花画面)

        美中生趣 文中蕴情

        ——美文欣赏

        爱 莲 说(周敦颐)

        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

        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三)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

        “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 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 全文以“爱”为线索 (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 草木之花(蕃) 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 莲(独)

        三种类型: 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

       六.课外延伸:

       1.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欣赏。)

       2.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

       七.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味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好的节操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今天关于“爱莲说教案”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