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的散文名篇_描写雪的散文名篇摘抄作者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描写雪的散文名篇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描写雪的散文名篇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写雪的散文

2.鲁迅《雪》散文全文

3.余秋雨 雪 的全文及赏析

4.《咏雪》文言文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5.描写“冬天”的名家散文段落有哪些?

6.描写雪的诗歌与散文

描写雪的散文名篇_描写雪的散文名篇摘抄作者

写雪的散文

        雪装扮着大地。在那严寒寂寞的隆冬,雪纷纷扬扬地从高空中落下来。轻轻地,轻轻地,没有一点声音,瞬间内,天地都变得白茫茫的,呈现在眼前的竟是一个白璧无瑕的水晶世界,清新的冷空气中有一种安抚的感觉。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写雪的散文4篇,欢迎阅读!

篇一:雪花在飘

        啊,真的下雪了!

        雪花在飘,像翎羽,像柳絮,亦像梨花,成群飘飞,络绎不绝,弥天漫地,我走进雪里,仿佛是走进了梨林。梨树仿佛是长在了悠远的,飘渺的天上。正是天上的落花时节吧,所以繁花飘落,如花之雨,如花之瀑,那么紧锣密鼓,那么浩浩荡荡地飘落。

        雪花在飘,也或许是冬之精灵,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空中舞会?在悬挂于天地之间的灰白色的巨大的天幕前,它们跳起了气势恢宏,无与伦比的群舞,忽而翻旋,忽而上下,忽而聚散,顾盼生情,曼妙多姿,比雷诺阿画笔下的芭蕾舞女还要美丽百倍。

        当我仰头望它时,它竟然大胆地落在了我的唇上,那感觉像极了恋人的吻,急切,频繁,执着。令我想起徐志摩的诗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落在我唇上的雪花,不会也是由恋人的相思化作的吧?

        静立雪中,看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是成群结对的白蝶,成千上万的白蝶,在我眼前纷飞。久立不觉满衣雪,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株伫立在原野上的,落满了蝴蝶的美丽的花树。

        走在雪地里,仿佛是走在落花铺成的白色花海里,近处的屋宇仿佛是海边静立的岩石,远处纵横的原野仿佛是海中起伏荡漾的波浪,白色的海风携来白色的海雾,白色的海鸟在风和雾中翩飞。

        白雪松软,脚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咯吱咯吱”声,这踏雪的微音打破了雪野的静寂,也使雪野愈显得幽静。

        瑶林,玉树,琼枝,瑞叶,璇花……这树林还是我时常徜徉的树林吗?我以为我走进了开满白花的花园,我以为我走进了仙境,我分辨不出它们原先是什么树木了,纤长的枝条上开满了细小密集的雪柳,茂密的短枝上开满了粲然成片的梨花,横斜的疏枝上开满了傲然挺立的白梅,而常绿的植物上,积雪堆得一团团的,远远望去像开满了花瓣层叠的白山茶,白玫瑰,白牡丹……我找不到什么锦言妙语来描绘雪中树林的美,这世上最美的事物都是借雪来描绘的:白云如雪,白鹤如雪,芦花如雪,梨花如雪……

        雪花在飘,飘向了美丽的记忆。那年,我和你一起看雪。“是谁翦作梨花出?”你问。“‘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我答。

        那年,我和你一起看雪。两只松鼠,在枝间蹦跳,追逐,从树上抖落下碎玉似的雪粉,瀑布似的雪粉。刚巧落得你我鬓发如雪,冰肌如雪。雪地上,我们一起用树枝写下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雪花在飘。此刻,我愿将浓浓的相思化作雪花,让它飘到千里之外的你的唇上。

篇二:雪花飘飘

        那天,车上,我看见窗外的世界是白色的。还有白色的雪花在漫天地飞舞。曾经的风景在窗外呼啸而过,不能再留下一点痕迹,如同雪爪鸿泥般的美丽。

        那天,街上,我遇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白色的雪花。一个劲地往我的脖子里灌,似乎尤恐我不知道冬的寒冷,情节的雪埋。

        那天,车站,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思索着我的归期,还有我的5归程。我知道归期渐近,但是不知道归程在何处。由是我想学着那雪花的飘荡,潇洒地在空中的飘荡——不为着谁,只为着自己的向往和自由的飘荡!就是嘴里的烟圈,还可以和雪花一样自由的飘散——虽然很快的消失,但是留下的是诗意的美的眷恋。

        那天,雪花覆盖了很多的曾经自由呼吸的植被,曾经丑陋不堪的枯枝败叶。

        那天,雪花在四季常青的树枝上,添上了自己的颜色,添上了自己的寒冷,还有萧瑟的冻。看着那樟树枝上覆盖着的白色的雪,忽然我感到一阵阵的凉——发自内心的凉意。

        那夜,雪花在户外飞舞,我在静静地抱着我的孤独,人海中的孤独。

        那夜,雪花在夺走那些温暖,我静静的看着雪花,我的心里忽然很平静,很平静。

        我真的很平静!

        我静悄悄地来,如同雪花在高空的酝酿。我静悄悄的走,如同雪花在地上无声无息的消融。

        能知否?留下的白色的世界,是雪花想要的结果吗?

        能知否?白色覆盖下的世界,可有人知:有曾经赤诚的心,在渐渐地冰冷?

        渐渐地冰冷!渐渐地冰冷!

        然而很平静!

        不曾探出头来发出叹息,不曾传递一声呼唤,不曾留下一点痕迹。

        雪花的美,或许就在于平静的埋葬过往的一切。美的,丑的,统统在雪花飘飘的日子里,终于不见。

        来年的春暖花开,不关于今日的埋葬,不关于昨日的美丽。

        坐在回来的火车上,心里忽然充满了感激。

        感激无情的雪花无情的你!

篇三:初春的雪

        今年,初春的雪,一场接着一场的下着。此时的我的家乡,还是银装素裹,格外妖娆。远远的望去,树的腰身已经不像冬天的时候,那么僵硬了。在春阳的照耀下,稍稍的显得有那么一丝丝柔软了。在这样的季节里,心情也有了些许的暖意,柔柔的、甜甜的……期盼着阳光再暖些、再暖些……好快快的来唤醒这里的草,好快快的来唤醒这里的花。从深秋的最后一枚落叶,轻舞飞扬的投入大地的怀抱。我就开始期盼这场长达半年之久的对于绿色和花开的.思念。

        走在春风里,虽然是有了丝丝暖意,但还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没有三杯两盏淡酒,唯有初春三三两两的洁白的雪花,润了心境,陪伴了流年。看一看曾经中年的父母,如今已是白发鬓鬓。望一眼曾经天真无邪的兄弟姐妹,已经是人到中年。瞅一瞅曾经咿呀学语的女儿,正青春如我昔时。不得不感慨曾经的岁月,真的已经走得太遥远了,遥远的已经触手不及了。

        雪中的故事和雪中的景致,美丽嫣然着,俏丽明媚着。用心细细聆听初春雪花的呢喃,多像对你浅吟低唱一首唐诗抑或是一首宋词。那就暂且放下手里繁忙的工作欣赏一下,你会发现这初春的雪,下得缠绵且又多情了。它收敛了冬日里的狂妄与肆虐,不再随着寒风呼啸而下。此时,春雪像春雨一样的轻盈,飘飘洒洒,漫天温柔的飞舞着。有很多精美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清新的春雪,淡淡的来,轻轻的去,如游丝一样穿越,飘在了人的发上、眉梢、脸颊,又入了丛林大地。回眸处,令人盈盈洒洒曼妙而又诗意。不经意间,就给了世界给了你我,一份安静的情怀,一份美丽的心情,一份洒脱的思绪。

        此时,江南应是杨柳岸,溪畔花开妖娆。我却在北国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初春了,几许春暖消退了几许寒凉。低眉,轻轻触碰了一路浅浅的忧伤。凝眸遥望远方,你那里已是春水映梨花溪水潺潺,落花绕身旁。你的城,是遥远的远方,我不曾涉足的天涯。你是我指尖上的蝶,妖娆妩媚,温柔细腻了我的文字。谁能隔着时光读我,读我眉宇间的凝思,读我凝思后的沉默,读我沉默后的一声叹息,读我叹息后的浅浅一笑。落雪了,很美。匆匆那年,遇到了谁,为谁填词赋诗书信忙?落雪了,很美。匆匆那年,爱上了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落雪了,很美。匆匆那年,转身、挥手错过了谁?蓦然回首,灯火已黄昏。

        下雪了,我捎给你一生悄悄的问候,你就永远的沾染着春花的笑容。有一种幸福是满满的牵挂,有一种牵挂也是淡淡的惆怅,却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温馨。一草一木一朵花,一山一水一亩田。一日一月又一年,一丝一念一情怀。让你闲闲的坐在我一行行的诗句里,看晓风明月桃花流水。让你闲闲的坐在我一篇篇的文字里,看夕阳西下落红无语。

        生活啊,就如这皎洁的月,圆了又缺。闲闲的看,看月亮弯了瘦了,弯成了柳叶瘦成了镰刀。又渐渐地圆了亮了,圆成了柳暗花明一盏灯,亮成了花开花落清清爽爽的生活。每一片或缺或圆的月光,都开过思念的消息,都沾染过祝福的声音。我有一件岁月的霓裳,封锁在心底。这是对自己的一点情谊,这是爱自己的一种方式。一路走着,一路怀念着,又旧又美好。不知哪一日,还可以悄然绽放,如花开在你的眼睛里,如月挂在你的窗前。想起时,不惊不扰。念起时不悲不喜。万般千种,都是相惜相怜。

        下雪了,初春的雪宁静、安然、悠闲、活泼。眉梢一份娇秀,眼角一份俏丽。雪一来就是你,春风一吹又是你。人生总有到不了的地方,人生总有爱不了的那个人。我的手心里拽不住流年,二月的飞雪拂去了旧时的凝重,在平平仄仄的许多岁月里,心境滋生无穷的意境,无论蜂花蝶舞,炊烟暮鼓,日日盈新无时不惜。

        人到此年,唯愿做一个满怀微笑的女子,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人到此年,惟愿做不完美却善良的女子,慈悲待人善待众生。人到此年,做一个坦然从容的女子,以心凝神以静养心。

        在这个雪花飘飘的初春,你的微笑会如雪花般飘满我洁白的手臂,沿着牵念的脉络滋长。从此,我就在唐诗宋词里痴痴的等候,等你一个回眸,将我诚挚的祝愿轻拥入梦就好。你可会知道,我每一次虔诚地手捧经文,不为超度,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篇四:雪花飘飘

        今年冬天雪下得很晚,快到年底了,还没见到那洁白轻盈的影子,不禁让人多少有些莫名的感受。

        冬天来了,自然就想起了雪花,向往那飘飘扬扬的风采。这种心情的萌生,就像花季年代渴望一种情感来临一样,规律而又自然。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当该开花的时候就要绽放自己,当该结果的时候就要成熟自己,这样花最香,果最甜。如果应该拥有的时候而不曾拥有,就是一棵没有发芽的种子,是一种失落。这就不难理解了,置身于没有雪花的冬天,如同守侯在大漠的孤寂无奈里。

        喜欢雪,盼望雪,并不是今天才萌生的一种浪漫。过去,每逢下雪,就要冲出门去,想着打雪仗,滚雪球。后来,渐渐变了,不喜欢踏雪,而是喜欢听雪了。当雪来了,特别是那种鹅毛大雪,当一层层落下来的时候,站在雪地里,让雪花在你的四周沉降,听那细腻的声响,仿佛在和神灵交谈。

        还不止是这些。雪停了,又好像大自然给了一个美丽的身影,让你去寻找她的面孔。这时候,往往喜欢背上相机,去山里,到河边,或者沿着湖畔,到只有自己的地方去,在洁白的天地间取一个背景,留一张温暖的笑影。要知道,那可爱的影子只有和雪在一起的时候,才会从心里洋溢出来。

        今冬,盼了好久了,雪还是没有来,难道真的要等到下个世纪吗?雪没有来,并挡不住想象,好像在每一天里,都有那洁白影子在眼前摇摇飘过。

        雪花,是大自然赐予四季的娇女。想吧,雨是经常可以遇到的,春天有,夏天有,秋天有,冬天也有,尽管情调变换得很多,但不稀罕。而雪就不同,像个躲在深阁的闺秀,平时是不轻易露面的,只等着冬天来临,当寒风把人们都驱散以后,世界安静幽雅了,才轻轻露出面来,对你笑一笑,这不最珍贵吗。

        当你在雪花纷飞的时候,才会知道冬天的颜色。看,季节是有颜色的,尽管冬天的颜色有些单,但是比春天的晶莹,比夏天的安静,比秋天的柔和,是一种柔情。

        雪花飘飘,自然是离不开风的。冬天的风不用去遐想,天天在你的耳边,但是你感觉不到那个性。只有雪来了,当风和雪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示出自己的样子。风和雪,是自然里最默契最亲密的一对了。冬天的风很有傲气,骨头很硬,清高而又锐利,而雪不同,雪本身就是一种温柔,是一种亲切,藏着羞涩的笑。冬日来临,风雪相戏,若是你品出这番味道来,那便是冬天赠与你厚厚的礼物了。

        你看,还没有下雪,怎么就写起雪花飘飘了,真是一种奇怪的心思。

鲁迅《雪》散文全文

       篇一:飘雪时分

        飘雪,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纷纷扬漫天皆白,飘飘然行人匆匆。风卷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

        风飘雪舞,犹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卷起来一些寒意。漫天的雪飘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大雪的天落寞了旅途,寂寥了归人。风里闲竹揺凤尾,雪近冬青闪白凌。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白头。好一场鹅毛大雪,大朵小朵千朵万朵,雪压寒枝低,风卷林木啸。风催雪舞寒江远,雪里浪荡乌蓬船。寒江水冷人罕至,万籁寂静只闻雪。于是柳宗元就这样写雪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孤舟蓑衣翁,独钓寒江雪”。散文吧原创

        这雪,稀疏于冬日的早晨,浓密于黄昏时分。由稀到密直到越来越大,越来越密。一会儿功夫就漫天皆白,万物尽被白色掩盖,就连那细细地的树枝和窄窄的竹叶上也裹上了白雪。雪里天将晚,街市无买卖。人们被风雪撵进了屋子里,户外只剩下不知疲倦的风和着雪还在那里缠缠绵绵。夜幕随风进人家,寒鸦已归巢,连平日放肆的狗叫都变得有一声没一声的。白茫茫的雪夜,空灵灵的只有风在那里喘息。旷野无人迹,晚雪落无声。耳边闻犬吠,听来不真切。寒鸦点点寻晚食,飞过柴门不畏人。柴门迎风开,风里雪里夜归人。

        雪夜,倚门听雪,是雪落的闲逸。屏息静气地听。静听飞雪迎春的奏鸣,静听着冬天的种子在土壤里的呼吸声。飞雪迎春到,瑞雪兆丰年。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生命在飞雪中升腾。心像一粒种子,在风里雪里等待,等待在春天里发芽。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夜围炉沏茶待朋至,消雪煮酒惶论谁英雄。偎火闲散听雪落,围炉执樽絮江湖。暖酒半盏人不醉,耳热酒酣颜春风。这样的雪夜,不谈经不论道,咬文嚼字凡夫子。抚琴雅余兴,弹筝怡深情。诗书重读伴雪夜,疏怀淡淡平常心。“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洁白的雪,沉沉的夜,一群俗人,磨浓墨,附会风雅描丹青。挥毫似泼墨,行云如流水。老叟在旁挦须笑,七脚八爪如鸦戏。拿去长街贾铜板,估量抹不来二两米。古来多寒生,柴门无常客。抚琴三更弹冬韵,雪夜红梅梦里春。

        这些年身处一个冬天无雪的地方,梦里都会去雪地里流连。没有雪的冬天,就好像缺少了一些什么。记得那一年冬天遇上雪封,羁旅在湘西一个叫牛车河的大山里,沟壑被风雪抹平,分不清哪里是岭哪里是谷。天晴了世界一片皆白,只有星星点点的人家的屋顶冒出来的炊烟才能够知道这里还有生命。雪被低温凝固了踩上去喀喀作响,满目荒凉满眼萧索仿佛来到了极地。雪地里有人支起捕鸟的网,一群人趴在雪地里等待鸟儿上钩。看着幼小的生命,为了几颗麦粒而身陷其中,心想自己来这里也是不是为了几颗麦粒?太阳出来了有一些眩目,可是空气还是那样的清冽。等到冰雪消融出山的时候,已是许多天以后。到了常徳看看人家都已经准备过年了,心里不自觉的就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怀疑山中这些天是不是去了什么仙境,山中方几日人间已千年了。自此,冬天飘雪夜,围炉煮酒就成了心中的记忆,会时不时的翻出来品味品味。飘雪时分,夜深紧闲门,把风雪关在门外,静听雪飘的声音。如果飘了一夜雪,早晨起来打开门户,那种寒冷的青冽,那种清新与冰凉就会让你打一个寒激。银白的世界里只有银白的雪,还有人心里洁白的感受。所有的不快和瑕疵都被积雪覆盖,仿佛人世间本来就是这么纯净洁白。窗外的白雪皑皑,是大自然的造化之作,风随山形雪随意,寒绕树冠披冰晶。银封万仞迟归鸦,江舟孤渡无人迹。

        隆冬时节,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你无处躲藏。连续的刮几天风,老人们就会说天老爷又在熬雪了。果不其然,那样的时候,早上起来门被积雪封住,窗户也透不出亮光。雪天易晴,雪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地一片银装素裏,房舍屋檐挂满的冰柱滴答着消融的雪水。老人和孩子坐在阳光下享受就这冬日的温暖,欣赏着阳光下的洁白。白茫茫的雪地一望无际,一群在雪地觅食的寒鸦像几个移动的黑黑的点,雪后的晴天美极了。

        飘雪,是大自然的馈赠。片片雪花舞,寒枝梅香清。踏雪寻梅寒梅正艳,仿佛已经闻到春天的气息。

        飘雪时分,大地已经能看到春天的身影。

篇二:风华雪夜

        20xx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大雪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大地一片苍茫,银装素裹,好美丽。

        悠然飘落的雪花很轻盈、很温柔、也很浪漫。因为有雪花的降临大地变得洁白且肃穆。可能是风也不忍打扰雪花的宁静,于是它隐退了。散文吧原创

        走出屋外的我仰面苍穹,张开双臂迎接美丽的雪花,很想亲吻她一下,但是她很害羞,来不及张嘴她却融化了。想把她捧在手心不让她再受伤害,她却在短暂的停留后默默离去,给你留下很温柔的泪花。

        苍天赋予大地洁白的礼物,白皑皑的大地像一张白纸,随你去书写最美的文字去画最漂亮的水彩画。漫天雪花纷纷扬扬,扫去世间一切烦恼与忧伤,洗去你所有懊恼和悔恨。这种意境不由你不重新整理思绪,重新看待整个世界。

        都说梅花笑傲风雪,也是的,你看那冰雪下的那点点鲜艳,那是生命对严冬的挑战。没有雪花的陪衬,哪来梅花扑鼻香?

        我爱雪花,因为她的温柔和美丽······

篇三:那散落的片片忧伤

        傍晚的风有些倦怠了,暖暖的。夕阳昏黄的光芒笼着屋旁那棵开得正欢的树。那片片雪白的花瓣散落,一片一片,多么落寞。

        似乎在这片土地上等了许久,每天坐在树的斜枝上唱着那首落寞的歌,悲凉的音符便这般散落开去,如同大海荡漾的一圈圈涟漪。了无痕迹。散文吧原创

        开始了回忆,那片片花瓣编织的梦多么美丽。洁白的,高贵的,如同童话里公主的城堡,又好像是星夜里那颗最亮的星星,一闪一闪,唱着欢乐的歌曲。每天游荡,玩闹。那树下的秋千是谁为我荡起,一高一低,如同爷爷的摇椅。暖暖的阳光洒在叶子里,树下荡起了柔柔的音乐,那悠悠的箫音开始沉淀,消散……

        树枝忽然颤抖,将我从梦中唤醒,浪潮已经褪去,天边那倦怠的夕阳已经落去,鹅黄的月亮渐渐升起。那浅**的光芒,笼着屋旁的槐树,参差的叶斑驳摇曳。又片片雪白的花瓣打落在我孤独的背影,飘到了大海里。

        我的忧伤,如同这片片洁白的花瓣,飘进孤凉的夜里……

篇四:雪花的冰冷

        反复的生活不知是厌倦还是习惯,像似空中飞舞的雪花,看似很美丽,谁知它们的忧伤,上帝冰冷的痛苦!

        不争气的泪流了下来,回忆里如落地的雪花般渐渐融化模糊的往事。不经意间回想到曾经的点点滴滴,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仰卧床边,凝望窗外漆黑的夜,想起曾经的痛苦,寻找它的痕迹,曾经的快乐与甜蜜,享受着那断断续续片段,原来快乐与甜蜜的日子,太少,在记忆里连痕迹都找不到!散文吧原创

        闭上双眼,如死一般安静,在痛苦的沼泽里越陷越深,自己却又不想爬出来,或许是没这个能力!

        不想再去想,疼痛的感觉让我颓废,心里的感觉,无论什么样的词句,都无法形容,{疼痛}真的恐惧它,我不想在受到伤害,{伤害}无处不在的围绕着我,无法放松自己,它会随时穿透脆弱的心,上帝赐予的美好,何时能降落,或许已经降落,却在我不经意间丢弃了!

        或许我是个喜欢黑夜的人,即使害怕夜晚的孤独,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心才不会如雪花般融化!冰冷……

篇五:冬去春来,落雪一片惊天寒

        冬日熙光,旭日东边起,光辉照大地,寒潮迷雾渺茫茫。寒冬一方,落雪无瑕,世界呈一片寂寥。寒霜严厉,独自一人漫步在落雪的早晨,雪花铺千里,世界一片纯白。企目望去,田野间,纵横交错阡陌间,银装素裹,万里江山一片秀美无瑕。

        那些凋落的树叶,在寒风中微微颤栗;那些逝去的残样年华,在冷冬中变得萧瑟不堪。捻起一段流水时光,静待佳年华,雪上空留班然印记,那些易老的风花雪夜,是等待千年的不归之客。散文吧原创

        尘封记忆催年华,犹然清晰懵懂年少间,落雪纷纷,掩盖不住的欢颜笑语,是那漫天飞舞的情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伴随一句你终究不是我的良人,霎间,心儿如落地生花般破碎成零,从此再也无法破镜重圆。

        落雪千片,冷寒浸天,人在风中立,心那能热得起。指尖流年,流水潺潺,丝竹之耳,绕乱其心。穿越千年的尘埃,淌着泪的芊芊盈手,在瑟瑟冷敷中微笑。臆断天涯,暗香盈袖浅留香,红尘静漠探春归来。

        冬天到了,春天的'脚步声也就不远了。洗尽铅华,潜心聆听,冬日的风景也是一幅唯美的画面,别样的一番美情。

        心儿憧憬着未来,春风和煦,艳阳当空高照,庭院青墙枝上冒新绿。雪色何其茫然,却也掩盖不住春的到来,新的一年里,又是一派新气象,一番好的风情。

        春色昂然,冬色渐远,一季的落寞迷漫了太多的尘满。花开,岁月静好,年华徜徉,陨雨落,青花石,青苔初露碧色。小鸟儿唱春歌,梅花红处染白雪,白色围住乔红,花蕊吐露芬芳,展眉齐笑颜。雪融化,枝头上泛水珠,阳光渗透,闪闪发光似碧天里的星星。

        年华的苍凉是寂寞的归宿,有那么一些人,一转身便是十年。十年之后,在那花红柳绿之间相遇,也只能道却,你已不是曾经的你,我亦不是昔日的我。相遇与错落只是在那么一霎间,却需要倾尽一生,犹如这冬去春来般,令人感慨万千绵长。

        落雪一片惊天寒,隆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痛苦已经过去,快乐马上就会到来。期待,注视,一切美好的到来,万物滋长,阳光玉露皆成欢乐的乐章。

篇六:冬雪飞舞,谁雕琼花玉树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当尖厉的寒风从乌黑溜光的冰面上旋起,又在笔直而光秃的杨树梢上打着呼哨而去时,一个寒噤涌了上来,一丝悲凉沉下了心底,差一点吞噬了我对冬的希翼。

        白日浮现云隙,万物肃杀凋敝。灰白色的天际下,呆呆的我有些怅然若失,冷冷的冬日,总是一副阴沉而僵硬的面孔,难道我萦绕于心的冬之梦就这样被冷冻了么?

        莫道冬日凋零,冬日自有风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终于,一个雪夜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清晨,一梦醒来,惊奇地发现已置身于冰雪晶莹、如梦似幻的仙境中。

        叹飞雪,冬日风情谁解。

        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飞珠溅玉,天地一色。一夜之间,仿佛做了美容似的,大地万物顿时冰清玉洁,素雅美丽,自有千般妩媚,万种风情,一种脱胎换骨似的清新雅韵扑面而来。我好想,好想张开双臂,把这玉洁冰清的世界揽入怀中。

        惊奇着我的惊奇,震撼着我的震撼。思绪一缕,化作一股白烟,在空中漫舞。观远方,但见“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看近旁,只见“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天地万物,一袭素衣,宛若仙女下凡,清新脱俗,别有韵致。

        雪花飞舞,一时多少琼花玉树。正是“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一刹那间,痴迷于这冰清玉洁的琉璃世界里,悸动的心里开始流淌浓浓的诗意,对冬日的情愫也悄然萌发。

        赏意浓,冬日风情万种。

        “白雪纷纷何所拟,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地冰封,寒意袭人,雪舞苍穹,纷纷扬扬,犹如一个个百变小精灵,一下打破了冬的沉闷和寂静,被寒冷凝固的风景忽然间变得有了生气和灵性。

        啊!这冬日之灵,冰雪之魂。飞雪漫舞,舞出了一个素雅、洁净的银色天地,让人们一下抛却了入冬以来曾有过的沉闷和压抑。“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一个玉色乾坤扑入眼帘,一个冰雪世界忽降人间。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日开”。冰天雪地里,任纷飞的雪花飘落在头发上,飘落在衣服上,捧一把雪细细把玩,全然忘却了双手已被冻得通红。或品味“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之雅韵,或感悟“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之情调,品之,赏之,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赏意浓,冬日风情万种。

        冬日里,一场风雪,万种风情,粉妆玉砌,令人心动。“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茫茫雪地,雪泥鸿爪,几行歪歪斜斜的脚印通向天际。

        踏雪寻梅,乃雪中一趣也,何等风雅,亦何等惬意。《红楼梦》一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景常现梦里,那雪中栊翠庵的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是啊,踏雪寻梅,寻的是一份雅致,寻的是一份心境。

        冬日,雪花飞舞,谁雕琼花玉树。

        凭窗眺望,大地万物犹如披上白色婚纱、脉脉含情的女子,妩媚娴静,楚楚动人。叹上天鬼斧神工,赞自然神秘多变,是谁将世界重新雕塑,雕出了美丽,雕出了神奇,雕出了这如梦似幻的琼花玉树。

        雪花漫天,景色无边。“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说不完千般旖旎,道不尽万种风情。且不说把酒一盏,拥炉自坐,饮酒赏雪时那份快意,更不论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情画意,单单踏走在那厚厚的白雪上,听那脚下踩雪发出的“吱吱”声,你就陶醉了。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仰望苍穹,飞雪飘飘,如棉絮,似鹅毛,朦胧一片,思绪止不住也飘飞起来。忽想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来,那雪景描写介绍细致生动,尤为传神,观眼前雪景,不禁叹曰:“这雪也下得正紧!”

        风劲吹,雪漫舞。“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银色世界,玉洁冰清,透着几分神秘,透着几分静谧。那个雪夜里,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晶莹的雪花,梦见自己也融汇在了皑皑白雪里。

        冬雪飞舞,谁雕琼花玉树。

篇七:飘雪的日子

        又是一个飘雪的日子,一个人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思绪随着雪花飘回到记忆中……

        记得在我读高一的那个冬天,天气格外的严寒,教室里虽然生了两个火炉,但如果值日生把火炉生得不是特别旺,一连上几节课下来,手脚都会冻得失去知觉。教室里还算是好的,好歹有些火,再加上人也多,下课后跑一跑,跳一跳,打一打,闹一闹也就不觉得太冷了,最难熬的是放学后回到宿舍里,等把炉子生着,人早冻得钻进了被窝,其实被窝里也是一样的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脱衣服直接钻进被子,整个人在被子里缩成一团,缩缩头,缩缩脚,冷的无法入睡。多想家里的热炕,多想爹妈呀!不下雪的时候还好一点,一下雪就更冷了。我们干脆把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一直等到早自习的铃声响了,才从床上一咕噜翻起来往教室里跑。也顾不上吃从家里带来的馍馍和咸菜了……

        有一天上午刚下第二节课,我正准备挤到火炉边去烤烤火,同桌说外面有人找我。“这么冷的天,是谁在找我?”心里这么想着,极不情愿地走出了教室。外面不知什么时候飘起了雪花,地上已经全白了。

        原来是母亲站在教室外的雪地里,她的头上、身上全都是雪,手里提着的两个大包也已经全白了,从雪地上那些脚印就可以知道母亲已经等了很久了。“妈,您怎么来了,这么冷的天,您的身体又不好?”望着已经被飘包围了的母亲,我有些心疼地说。母亲还是和往日一样迎了上来,脸虽然冻的通红,还是把微笑送给了我。母亲边给我递包边说:“今年冬天特别冷,又常下雪,你爸让我把他的那条狗皮褥子给你拿来了,你铺到床上睡觉就不太冰了;你的棉衣太薄了,棉鞋也旧了,我又给你做了新的,还有馍馍和菜,都在包里。本来你爸要来的,可最近他的腿疼病又犯了;好了,不说了,你该上课了,我走了,你要好好学习。”我看着在雪中冷的有些发抖的母亲,听着母亲的话,提着母亲给我的两个大包,站在雪中,一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母亲拍了拍身上的雪花,要走了,我才回过神来,赶紧说:“妈,您慢点,小心滑倒,回家后让我爸多注意点他的腿。”“知道了,赶快回去上课吧,我走了。”我还想说点什么,但一时也没说出来,母亲在雪中挥挥手走了。她总是这样忙忙碌碌的,连说话都是赶着、紧着。我知道家里还有很多活等着她去做。母亲已经走了,留给我的只有背影了,慢慢的母亲的背影也消失在了雪花中。手中的两个大包显得沉重起来,里面仿佛装的是比皮褥子、比棉衣棉鞋更热、更暧活的东西,是比馍馍咸菜更好、更高级的东西,那是父母亲的心,那是他们的希望。雪花飘飘中母亲的话语回响在耳边,母亲的背影,为这幅美丽的飘雪图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那天晚上,下面铺着爸爸的狗皮褥子,上面压上妈妈新做的棉衣,很快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回了一趟家,又睡在了家里的热炕上……

        想着,看着,母亲的身影仿佛又出现在窗外的雪景中,那幅美丽的飘雪图又呈现在了眼前……

        飘雪的日子,是想家的日子。

篇八:醉雪寻梦

        站在冬天的风中,感受冬天的肃穆,遥望,枝头叶已稀疏零落,鸟儿安静的站立在枝头,在冬的风景里细数流年。只有一些细碎的阳光,斑斑驳驳地投射在四周,仿佛寂寥的心附上一点点华丽的色彩,任凭思绪走远。

        花开花谢,几度寒冬。望不断的雪舞时节呵,好想和你煮雪夜话,赋一首雪韵在记忆的深处里潜藏,听晶莹的雪花无韵无律的低吟浅唱.....

        推开梦的天窗,在百花凋零的清冷里,悠然听雪,听雪飘落在窗前的洁白的心事,听雪花轻柔的叹息,听雪花落地时的温润响声,如同听着一朵花开的声音,那一片片雪,翩然起舞,舞起一抹嫣然,舞起盈盈香。

        洁白的飞羽,给冬的世界皮上的洁白的雪袍。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雪儿,走过冬天的痕迹,轻歌曼舞,尽情燃烧,在晶莹的心上带着柔情万种,带着丝丝缕缕的思念,盈盈绽放在如雪的心怀。

        飘雪红尘,雪映寒冬,不知这飞舞精灵挂在了谁人的眉梢上?又落在的谁的心头?

        雪依然飘着,醉梦的夜里,为我传递着溢满的思念,在如诗的梦里踏歌而行。

余秋雨 雪 的全文及赏析

        雪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925年1月18日

        导读

        孤独的雪升腾在无边的旷野上

        冬天里,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或许就是一场雪吧?回想一下,你记忆中雪的景象。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用龙眼核做眼珠,偷母亲的胭脂涂嘴唇,雪罗汉“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如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可能生活在南方。

        雪花纷飞,如粉,如沙,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旋风忽来,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弥漫太空。如果铭刻在记忆深处的是这样的景象,你可能生活在北方。

        两样不同的雪,你更喜欢哪一个?《雪》是《野草》的名篇,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有人说,鲁迅虽然喜欢南国雪的“滋润美艳”的柔软,但更喜欢北国雪的“不粘连”“蓬勃奋飞”和“旋转升腾”的坚硬。因为,这更符合鲁迅一贯坚毅、战斗的精神。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措辞就很含糊了。”“那时”是指1925年,查资料看看发生了哪些事?联系《‘野草’题辞》,再反复朗读感悟下面的句子: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你是否觉察到鲁迅内心深处还秘藏了其他情感?“含糊”的情感需要“慢读”,有时也需要联系、拓展阅读。

        《鲁迅日记》中的几则资料对你的阅读或许有帮助:

        1924年12月30日:“雨雪。……下午霁,夜复雪。”

        1924年12月31日:“晴,大风吹雪盈空际。”

        1925年1月1日:写下了围绕“衰老与死亡”“失望与希望”展开的散文诗《希望》(重点句子“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翻译裴多菲的诗,为厨川氏《苦闷的象征》给王铸写信(鲁迅于1922年着手翻译,并用作大学讲义)。

        ……

        1925年1月18日:写下了《雪》一文。

        再看,鲁迅于1934年10月9日写给萧军的一封信:

        “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我希望你脱离这种颓唐心情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鲁迅的孤独和苦闷,也能看到鲁迅的失望和希望。《雪》用了哪些“技术”?有没有融入这些情绪呢?

《咏雪》文言文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雪(全文)·作者 余秋雨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赏析

       雪,是雨所凝而成,是雨的精魂。然而,暖国的雨虽然自由活泼,却“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鲁迅先生写雪,别开生面,起笔有意发问,并且由此通贯全篇: 一是把“雨”和“雪”作对比,藉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二是将具有冰冷、坚硬、灿烂雪花的“朔方的雪”联系起来,为结尾用“雨”收束全文布下伏线。

       作者对江南的雪满怀深情,用浓墨重彩绘出一幅萌动着青春活力的江南雪景图,意境新美,内涵丰富。作者赞美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从质与形上突现其特色。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来比喻它,令人击节赞赏。“处子”是最富生命活力的,用“处子的皮肤”喻雪,白皙光泽,柔嫩细腻不必说,还包含健美的因素;而“青春的消息”则给人以明确的哲理启示: 冬雪之后,春天就不远了。那“雪野”不已是那样的生气勃勃、春意盎然了吗?

       作者把这幅江南雪景图描绘得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衬。但还不够,还须用工笔重彩画上美好纯真的童年生活的一幕,孩子们多么的天真烂漫,何等的聪颖伶俐!这才是江南雪野上绽开的真正的春花啊!

       接着,作者笔峰一转,又推出一幅更引人注目的“朔方雪景图”。北国风光,雄伟壮丽,那冰冷的坚硬的“朔方的雪”与“江南的雪”截然不同,它的特质和形状是“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持久地不融化。因此,它能以巨大的旋风为动力而“蓬勃地奋飞”,能在阳光中“灿灿地生光”。面对着漫天飞腾的朔雪造就的“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作者着力从三度空间进行立体描绘,以突出飞腾的朔雪那种撼天动地、锐不可挡的气势。作者置身于这朔雪飞腾的宏伟壮观中,禁不住感情汹涌,思绪驰骋。他凝视着“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雪花,联想到它就是“雨的精魂”。

       然而,由于“雨的精魂”毕竟是处在寒冷的朔方,它冷落地“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那是孤独的雪”;它没有了暖国的雨的自由活泼,“是死掉的雨”,透出了孤寂凄凉之感。至此,“朔方的雪”亦有“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的问题了。

       读罢全文,掩卷细思,暖国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区别不过是各有各的“幸”与“不幸”而已,正如人生的“幸”与“不幸”的钟摆永远在两极摇晃一样。苏联作家巴甫柯夫说:“幸福是不可捉摸的。你从来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要考查你是不是幸福,只有去看看你周围的人。”

描写“冬天”的名家散文段落有哪些?

       《咏雪》《世说新语》中的一文,作者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

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赏析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天。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

       儿女:子侄辈们。

       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趁、乘。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创作背景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文章的义理;

       今义:文章的意思

       3、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二、一词多义

       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天)

       期日中(名词,太阳)

三、特殊句式

       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

       2、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

       3、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宾语前置,是“白雪纷纷所似何”的倒装。)

描写雪的诗歌与散文

       1、《雪》鲁迅先生所作。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2、《济南的冬天》老舍创作。

       在北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北平的冬天》梁实秋创作。

       大清早,榆树顶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呱呱的叫个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鸦图!但是远不及西安城里的乌鸦多。北平喜鹊好像不少,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翘着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说它是来报喜,我不知喜自何来。

       麻雀很多,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觅食,一副可怜相。不知什么人放鸽子,一队鸽子划空而过,盘旋又盘旋,白羽衬青天,哨子忽忽响。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风筝,沙雁蝴蝶龙晴鱼,弦弓上还带着锣鼓。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

扩展资料

       鲁迅的《雪》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正是春暖花开,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冬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冷酷的季节,鲁迅将自己的心境写入文中,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精神,去寻求“革命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体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描写雪的名家散文

       篇一:飘雪时分

       作者:落花

       飘雪,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纷纷扬漫天皆白,飘飘然行人匆匆。风卷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

       风飘雪舞,犹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卷起来一些寒意。漫天的雪飘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大雪的天落寞了旅途,寂寥了归人。风里闲竹揺凤尾,雪近冬青闪白凌。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白头。好一场鹅毛大雪,大朵小朵千朵万朵,雪压寒枝低,风卷林木啸。风催雪舞寒江远,雪里浪荡乌蓬船。寒江水冷人罕至,万籁寂静只闻雪。于是柳宗元就这样写雪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孤舟蓑衣翁,独钓寒江雪”。散文吧原创

       这雪,稀疏于冬日的早晨,浓密于黄昏时分。由稀到密直到越来越大,越来越密。一会儿功夫就漫天皆白,万物尽被白色掩盖,就连那细细地的树枝和窄窄的竹叶上也裹上了白雪。雪里天将晚,街市无买卖。人们被风雪撵进了屋子里,户外只剩下不知疲倦的风和着雪还在那里缠缠绵绵。夜幕随风进人家,寒鸦已归巢,连平日放肆的狗叫都变得有一声没一声的。白茫茫的雪夜,空灵灵的只有风在那里喘息。旷野无人迹,晚雪落无声。耳边闻犬吠,听来不真切。寒鸦点点寻晚食,飞过柴门不畏人。柴门迎风开,风里雪里夜归人。

       雪夜,倚门听雪,是雪落的闲逸。屏息静气地听。静听飞雪迎春的奏鸣,静听着冬天的种子在土壤里的呼吸声。飞雪迎春到,瑞雪兆丰年。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生命在飞雪中升腾。心像一粒种子,在风里雪里等待,等待在春天里发芽。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夜围炉沏茶待朋至,消雪煮酒惶论谁英雄。偎火闲散听雪落,围炉执樽絮江湖。暖酒半盏人不醉,耳热酒酣颜春风。这样的雪夜,不谈经不论道,咬文嚼字凡夫子。抚琴雅余兴,弹筝怡深情。诗书重读伴雪夜,疏怀淡淡平常心。“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洁白的雪,沉沉的夜,一群俗人,磨浓墨,附会风雅描丹青。挥毫似泼墨,行云如流水。老叟在旁挦须笑,七脚八爪如鸦戏。拿去长街贾铜板,估量抹不来二两米。古来多寒生,柴门无常客。抚琴三更弹冬韵,雪夜红梅梦里春。

       这些年身处一个冬天无雪的地方,梦里都会去雪地里流连。没有雪的冬天,就好像缺少了一些什么。记得那一年冬天遇上雪封,羁旅在湘西一个叫牛车河的大山里,沟壑被风雪抹平,分不清哪里是岭哪里是谷。天晴了世界一片皆白,只有星星点点的人家的屋顶冒出来的炊烟才能够知道这里还有生命。雪被低温凝固了踩上去喀喀作响,满目荒凉满眼萧索仿佛来到了极地。雪地里有人支起捕鸟的网,一群人趴在雪地里等待鸟儿上钩。看着幼小的生命,为了几颗麦粒而身陷其中,心想自己来这里也是不是为了几颗麦粒?太阳出来了有一些眩目,可是空气还是那样的清冽。等到冰雪消融出山的时候,已是许多天以后。到了常徳看看人家都已经准备过年了,心里不自觉的就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怀疑山中这些天是不是去了什么仙境,山中方几日人间已千年了。自此,冬天飘雪夜,围炉煮酒就成了心中的记忆,会时不时的翻出来品味品味。飘雪时分,夜深紧闲门,把风雪关在门外,静听雪飘的声音。如果飘了一夜雪,早晨起来打开门户,那种寒冷的青冽,那种清新与冰凉就会让你打一个寒激。银白的世界里只有银白的雪,还有人心里洁白的感受。所有的不快和瑕疵都被积雪覆盖,仿佛人世间本来就是这么纯净洁白。窗外的白雪皑皑,是大自然的造化之作,风随山形雪随意,寒绕树冠披冰晶。银封万仞迟归鸦,江舟孤渡无人迹。

       隆冬时节,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你无处躲藏。连续的刮几天风,老人们就会说天老爷又在熬雪了。果不其然,那样的时候,早上起来门被积雪封住,窗户也透不出亮光。雪天易晴,雪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地一片银装素裏,房舍屋檐挂满的冰柱滴答着消融的雪水。老人和孩子坐在阳光下享受就这冬日的温暖,欣赏着阳光下的洁白。白茫茫的雪地一望无际,一群在雪地觅食的寒鸦像几个移动的黑黑的点,雪后的晴天美极了。

       飘雪,是大自然的馈赠。片片雪花舞,寒枝梅香清。踏雪寻梅寒梅正艳,仿佛已经闻到春天的气息。

       飘雪时分,大地已经能看到春天的身影。

鲁迅的散文集雪详解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描写雪的名家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雪的名家散文 篇1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而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赏雪,须先肚中不饿。否则雪虐风饕之际,饥寒交迫,就许一口气上不来,焉有闲情逸致去细数“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后汉有一位袁安,大雪塞门,无有行路,人谓已死,洛阳令令人除雪,发现他在屋里僵卧,问他为什么不出来,他说:“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此公戆得可爱,自己饿,料想别人也饿。我相信袁安僵卧的时候一定吟不出“风吹雪片似花落”之类的句子。晋王子犹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远在剡的朋友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假如没有那一场大雪,他固然不会发此奇兴,假如他自己粥不继,他也不会风雅到夜乘小船去空走一遭。至于谢安石一门风雅,寒雪之日与儿女吟诗,更是富贵人家事。

        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我年轻时候听说从前有烹雪论茗的故事,一时好奇,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积雪掬起表面的一层,放在甑里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兴壶,沏大红袍,倒在小茶盅里,细细品啜之,举起喝干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两下——我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反而觉得舌本闲强。我再检视那剩余的雪水,好像有用矾打的必要!空气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车坏,时值大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饥肠辘辘,乃就路边草棚买食,主人飨我以挂面,我大喜过望。但是煮面无水,主人取洗脸盆,舀路旁积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虽说饥者易为食,这样的清汤挂面也不是顶容易下咽的。从此我对于雪,觉得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苏武饥吞毡渴饮雪,那另当别论。

        雪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广被大地,覆盖一切,没有差别。冬夜拥被而眠,觉寒气袭人,蜷缩不敢动,凌晨张开眼皮,窗棂窗帘隙处有强光闪映大异往日,起来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银世界。竹枝松叶顶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树也都镶了银边。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雪最有益于人之处是在农事方面,我们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就看上天的脸色,“上天同云,雨雪纷纷。……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俗语所说“瑞雪兆丰年”,即今冬积雪,明年将丰之谓。不必“天大雪,至于牛目”,盈尺就可成为足够的宿泽。还有人说雪宜麦而辟蝗,因为蝗遗子于地,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连虫害都包治了。我自己也有过一点类似的经验,堂前有芍药两栏,书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几场大雪扫积起来,堆在花栏花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来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润溉,大地回苏的时候果然新苗怒发,长得十分茁壮,花团锦簇。我当时觉得比堆雪人更有意义。

        据说有一位枭雄吟过一首咏雪的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俗话说“官大好吟诗”,何况一位枭雄在夤缘际会踌躇满志的时候?这首诗不是没有一点巧思,只是趣味粗犷得可笑,这大概和出身与气质有关。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联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我们这位枭雄的咏雪,也应该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

描写雪的名家散文 篇2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描写雪的名家散文 篇3

        中国古代,一位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那全是远年的坟堆。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描写雪的名家散文 篇4

        这是我在上海,遇到一场大雪后听说的事,上海是一座远离大自然的城市,是一座人满为患、疲乏和苍老的大城市,但我却听到了这个最富有自然气息的传说——等雪。当然,说雪在等雪的人说得极为简单。江南大城市里的雪是留不长久的,像无数匆匆路过上海的外地人,雪过上一夜,至多两夜便离去了。这次雪下来三天了,屋顶上还停满了雪,于是说话的上海人望着窗外的雪,说:“呵,雪在等雪呢?”这种说法像清澈的冷风吹过我的心头,清凉的异常醒目。于是我问:“雪怎么会等雪呢?”好几个人回答我:“哪,是这样的,它也要找个伴呢,等下场雪来了一同回去。”

        我想不到在上海藏着关于雪的这样好的传说。雪不是为人类预兆丰年的,也不是人类的粮食——庄稼的被子,更不是天上落下来的面粉或糯米粉。雪就是雪,雪等的盼的是雪,与人类无关。雪的思维就是如此简单,如同它简单的传说。这传说如此精确的表达了雪的心情,因为江南的雪是短暂的,再也没有比江南的雪要等雪伴更困难的事了,所以江南的雪的爱情故事,才会埋藏在毫无自然气息的大都市上海之中。

        雪对我是亲切的。我在农村插队时,遇到过一场南方罕见的大雪。下雪的那夜,我独自一人睡在农民土屋的楼上。所谓楼上就是人字梁的三角架里,三角架的空洞处,用竹篾条粗心的挡一挡。早上醒来时,屋外一片灿烂的晴光,我以为太阳出来了。仔细一看,天还早,是强烈的雪光唤醒了我。从人字梁三角形大洞外边,飘进来无声的小雪花,它们停在我的被子上,停在楼板上,停在我乌黑的头发上,除了我的脸上,雪停不住,化成湿湿的潮气。一层绒毛般轻盈的、极薄的雪盖住了我。小雪花一落到我的脸上,就像被烫了一下,它尖尖的角便刺我一下,想跳开去,但已经融化了。我清楚地看着它们六角形的花样,在瞬间消失。我还用眼角斜斜地看着自己头发上那层发着蓝色光芒的薄雪,我不敢动一动,怕破坏了雪对我的抚爱和打扮。当我最终不得不起身时,长头发披落下来,我的脸和脖子第一次感到了头发是这样的冷,冷的彻骨的清凉。雪妆一下子全消失了,在我的身上化成热的雾气。

        不过,那时侯我还根本不懂雪会等雪的传说,我只是奇怪雪是最冷的东西,却表现出最火热的情绪。当时我明白的只是一件事,明白了关汉卿在写《窦娥冤》的时候,会把热血和天上的雪联系在一起。童年看戏的时候,最想不通的就是热血化雪的联想是如何得到的。原来,雪真是热的。

        不过,我经常叹息雪的热情太短暂,带来的却是长时间的寒冷。由于寒冷过于强大,以至人们彻底忘记了雪的热情,一谈起雪,都说冷。现在听到了等雪的传说,我沉默良久,世界上能让肉体感觉到的热,都是会消逝的。不消逝的热是不能用人的手来感觉的。不消逝的是等,是盼。江南是温湿之地,雪像梦一样容易消逝,就是这样的雪,在短暂的生命中还不放弃等待和盼望,雪真是世上最热情的造物。

        于是我热切的盼望眼前这场雪真能等到下一场雪。每天我都注视屋顶上日渐消瘦的雪,每天都没有再下雪,雪病了,发黄、发黑,像枯萎下去的植物。它的伴还没有来。雪渐渐的少下去,小下去,像一位乘船远去的朋友。到最后在最冷的朝北的瓦檐缝里,雪消失了,但是雪的伴还是没有来。这情景好象看着一个活人渐渐地死去,好象合上一本书,雪等雪的经历就这样变成传说,留在人们的口中。

        的确,并非所有的盼望都能如愿,但这场雪坚持了这么久才消融殆尽,它把等和盼留在上海的每个屋顶,就像它最初降临的样子。在整个冬季里,这份等待和盼望的热情都不会走。

        记得在大雪化尽的前夜,夜半我惊醒过来,因为我听到了暴雨一样的声音,这强烈、急骤的雨声只有炎热的夏季才会有,而且玻璃窗上真实无妄地溅满了夏季暴雨那样饱满的雨珠。我渐渐明白过来,这是在化雪。雪如此要强,就是融化也在夜晚无人时。雪没有等到雪,它是难过的,当它不得不孤单地离去时,它痛哭了,它最后的眼泪还是那样滚烫,像夏天的暴雨。

        绿松上的雪,使孤独的旅人听到了圣音。

       鲁迅的散文诗《雪》,虽然区区几百字,可方寸之中见天地。文中,鲁迅先生画了两幅图,一幅是南方的雪,一幅是北方的雪。南方的雪,滋润、美艳;北方的雪,冰冷、坚硬、灿烂。鲁迅先生生在南方,写作此文时居于北方。对于不同地域的雪,他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此文篇幅虽小,但内蕴丰富,因为文字简约,所以有互文之妙。关于南方雪、北方雪的描写,始终相映成趣,在这里面也表达那,在那里面也表达这。开篇“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句,说的是南方的雨怎么也变不了北国的“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既是赞叹北国雪的风骨,也是回忆南方雪的开始。南方雪由“暖国的雨”所生成,作者“站立”在北国看雪,想起温暖的南方,这是理解这篇散文诗的起点。接下来一句,“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他”即今天物指的“它”,是指“暖国的雨”,“博识的人们”指的是走南闯北有见识的人。对这句的理解是,有见识有阅历的人可能会觉得江南的雨有些单调,那么,江南的雨它自己是否也以为自己不幸呢?下面就是回忆的展开,写江南的雨化育出江南的雪,江南的雪又是如何的滋润,美艳,不单调,而并非不幸。这里,用了生动的文学描写。“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他先为江南的雪定好音:滋润、美艳。滋润是水分足的意思,美艳是含有生命的意思。接着用比喻,用了两个,江南的雪是春天将要到来的一条“白色”消息,江南的雪浅浅地覆盖在江南的原野上,像处男处女的皮肤,细腻,有弹性,内在生命力贲张。接着,鲁迅先生开始用色彩。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雪下冷绿的杂草,这些鲜艳的色彩纷纷出现,分明向我们表白:在白色江南雪的基调下,隐藏着丰富的无穷的生命!这里的色彩感非常强。同时也向我们昭示,江南即使有雪,也到处有生命存在。具有生命力的还有那些小动物。色彩斑斓的蝴蝶“确乎没有”,因为它们不会在冬天出现,但在作者的脑海里显现了,这会飞的极具动感的小东西,在作者的头脑里嗡嗡地响着,唱着。蜜蜂,也在作者的想象中如期到来,“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这里,色彩感加上动感,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当代动漫场景,很唯美,极其富有想象力。作者捕捉着头脑里的印象,他不求准确,只求写出江南雪景的神韵,他忠实地描摹头脑里的图像,而不是客观世界的物像。这似乎也让我们懂得了,所谓文学描写可以是不准确的记忆,是一些印象,一些感觉。“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这就是作者对江南雪的记忆,热闹而又生动,是他记忆里最热烘烘的一块内容。作者对江南雪怀有的情感是怜爱的。温暖的江南,给大地以温柔的植被,给江南生灵以儿女柔情,同时,心灵的柔软、情思的细腻,也造成了他们独特的为人行事的方式。下面的江南雪景图里,人出现了。人们在雪世界里活动。他们在创造“人”。“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人的活动,为江南的雪景消除了寂寞和冷意。人们可以在江南的雪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在江南,人们以雪为欣赏对象,而不是逃避对象。但是,江南的滋润和和煦,也有它不好的一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但他终于独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雪人是江南下雪后人们获得的另一个小小的惊喜,这惊喜第二天还在。人们欢喜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独立”了,这固然可喜。但是,不久,它就被“连续的晴天”变成了冰糖葫芦,变成一片模糊,变成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这就让人有些尴尬、失落。是啊,江南太温暖了,人们一方面感谢它的温暖,一方面也怨怪它的温暖,它因为温暖而幸运,也因为温暖而不幸。作者对江南雪怀有的感情是既爱又叹的。以上这些描写,也是和北方雪的坚硬品格所进行的对读的结果。接下去是对北方雪的描写。对北方雪的描写,被拆解在全文的开头和最后这几段里。行文到了这里,鲁迅先生的语速立即峻急起来,语言也简捷了许多。北方的冬天会把一个事物冷得几千年也不走形,会让人的情感变成冰雕作品。北方的雪,不像江南的雨和雪那样拖泥带水。“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品格和风骨。冰冷、刚强、坚硬、保持事物固有的形状,虽然它也是水做的,但它现在就是钢筋,这种品格和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完全不同。不过,北方的天、地也并不都是冷酷到了极点的。“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这是其一。其次,也是本文最精彩的,那就是北方雪的“激情”与“灿烂”:“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几句,语言非常干净、利落,快得像一阵大风刮过,但其中场景却值得细细玩味。重新描述一下,做一个场景还原:北国,大晴天,一阵旋风刮来,吹起地上雪粒沙啦啦响,瞬间,那些晶亮的雪粒就在空中被搅成一场大雾,那些干、硬的雪,在空中精神抖擞地翻飞,又被贼亮的冬日照得晶莹闪闪,那雪那雾粒在空中飞腾着,旋转着,弥漫着,闪烁着,就好像一场大雾之心脏里的火。北国雪的神韵和魂灵一下就被擒拿到了作者笔下。鲁迅一定是被北方“这个”罡风刮雪的场景所震撼了,于是,他立即为北国的雪天招魂、赋魂,进而,又由眼前、现时想到了过去、家乡的雪。对于北方的雪、南方的雪,鲁迅没有贬低谁也没有抬高谁,只是把它们的品格和特性对举式地分别做了一番描写。不过,他轻易就双双捕获了它们的神魄。他的文句简约之美到了极致,像木刻一样下刀,落笔就写最精彩的,留白无数给苍生。他抓住头脑里记忆最强烈的来写,剩余的全做留白,让你去想象、联想、再创造。鲁迅先生不愧是画魂的高手。按照表达的内在逻辑分析,文中似乎还构筑了一个“雨—雪—魂”的循环式。雪的前生是雨,雪也有魂。南方的雪其魂魄在地下,在雪被下或雪际上,就是那些冬花和蜂蝶,以及伴有人的活动的雪人。北方的雪其魂灵在天空,在天上灿烂和大笑。一个在地上,一个在空中。全文以“暖国的雨”开头,结尾也以雨收煞,说北方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至于文章最后所说的,北方的雪是“孤独的雪”,这里的措辞很值得推敲。“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能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孤独”本和南方雪的“粘连”特性相对,不过,“孤独”是人的生存状态用语,自此,雪被人格化了。“死”“魂”更是人格化的用词。北方的雪是孤独的,在北方浪迹的人是否也是孤独的?鲁迅学过医,喜欢木刻和版画,他的表达里有许多人生的况味,生死都在其中,入木三分,意味无穷。描写自然景物,叙说无生命之物,最终都譬喻到人生过程上来,这就显得深刻。除了人生,人永远也不会说什么别的,散文家如此,画家如此,戏剧家如此,小说家也如此,表演者如此,观众也如此。这篇散文诗抒写的是雪,但能给人以强烈的关于生命的联想。综观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先生喜欢用冷色调的词,偏爱畸态对象,不过在这篇散文里,雪固然是冷的事物,却被赋予了温热的心肠(内核)。无论是南方的雪也好北方的雪也好,都有暖意包裹在里面。他做了两个“雪藏”,一个温柔,一个刚烈,死里面有生,不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冷。不同的是,南方的雪,像是二胡拉出来的,北方的雪,像是尖利的京胡拉出来的,舒缓的舒缓,高亢的高亢。《雪》对北方雪天做了一次精彩到极致的欣赏。鲁迅先生通过对比,讴歌、赞美了北方的雪,他赞美了一个外表冷酷、孤独,但内里昂奋、坚硬、刚强、灿烂乃至于绚烂的事物。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幅雪景图,两种绚烂,一种生命体验。鲁迅先生的情感冷静而又热烈,为“雪”做了一次非常完美的温情包裹,从中我们几乎可以摸到先生灵魂的热度。每个人的灵魂都是温热的,即使外在很冷。每个人时刻都在体味生命,即使他言说的是别物。一个画家可能终其一生都在画一棵光秃秃的树,但他的生命情绪、他对人生的态度,都在那里面,一个诗人,可能永远在吟诵某些客观之物,但实际上他永远在说着自己,这是宿命的。人人都知道鲁迅,但未必人人理解鲁迅。鲁迅是独特的,不可再生的。鲁迅先生的文字里藏着鲁迅特有的性格、气质、文风、美学风格等。杰出的艺术是不育的,鲁迅的意义就在于他是绝版,他的为人行事、他的文章、他对中国文化的个性发言,都是如此。散文诗是一个文学家、思想者情思的样本,鲁迅先生的情感抒发方式和常人大为异趣,其个性气质的散发,非常之浓烈。散文诗《雪》(见人教版《语文》8下、苏教版《语文》9上)是一曲歌颂孤独的歌,这个孤独形象以北方天宇里孤独的雪的意象为代表,像《雪》这样对冷酷事物的欣赏和玩味,具有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冷酷美,这也可能是关于鲁迅美学中一个被忽视的精髓。

       今天关于“描写雪的散文名篇”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