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及评析_听课记录及评析数学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听课记录及评析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听课记录及评析的话题吧。

1.琥珀听课记录及评价

2.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

3.圆柱的表面积听课记录及评析

4.我是什么听课记录及评析

5.植树问题听课记录及评析

6.语文老师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及评析_听课记录及评析数学

琥珀听课记录及评价

       关于琥珀听课记录及评价如下:

       评课:宋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

       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宋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习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习的效果。预习及检查预习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

       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宋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

       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宋老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

       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刘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第一课时,从整体来看,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已兼顾。

       教学过程所呈现出来的教师素养也都得以展现。刘老师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合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总体来看这节课是成功的,达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朗读上,通过引读、对读、赛读等方式来引领孩子们感悟,慢慢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感受朗读的技巧,学会朗读。在设计朗读环节的时候,X老师有几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圈出词语,来完成口头的填空,这是为读什么在做铺垫,读正确的句子,读出正确的意思。

圆柱的表面积听课记录及评析

        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前准备:

        1、准备家庭成员的头饰 ,表演对话用。

        2、画一棵大树和一个公园大门,在黑板上贴画用。

        3、 准备家庭成员 的小,游戏使用。

        4、PPT课件。

        听课过程:

        1、热身与复习:

        ⑴、课前演唱英文歌曲 Father and mother,渲染课 堂气氛。

        ⑵、做猜词游戏。

        2、 新课导入:

        ⑴、先找三个学生分角色表演Lesson 14中对话。

        ⑵、表演至最后一组时,教师带上妈妈的头饰加入表演,当对话表演结束时,对学生说It’s a fine day。 Shall we go to the park? 此刻学生肯定会说Ok! Let’s go。教师随即将课前准备的公园场景贴在黑板上,将孩子们的头饰贴在黑板上,并加以介绍I’m mummy。 This is my son。 And This is my daughter。直接切入本课的新授课内容。( 学习新单词:son, daughter,游戏:a)

        ⑶、教师继续调动学生积 极性:I’m mum my 。 I’ll take my son and my daughter to the park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re with me?

        ⑷、教师在公园场景上贴上一个年轻女士的图画,并介绍说Look, Miss Liu is coming。 I’ll introduce you to her。 Hi, M iss Liu。 This is my son, This is my daughter。(教授新知)

        (5)、在学生会说这句英 语时,此时出现游戏,PPT上出现一些名人的,教师说:“ Look!Who is that?” 然后让 学生介绍,这样 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教师请学生思考刘老师会说些什么问题,启发学生说出课文中涉及的问题: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7)、播放本课录音,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对话,要求学生跟读、模仿。最后让学生来讲台表演。

        (8)、利用本课Chant复习本课内容。

        3、 趣味操练:

        a、学习单词时运用:当教师说son时,男孩迅速起立,当教师 说daughter 时,女孩迅速起立。

        b、在网上收集一些名人的,让学生介绍他们。

        c、学习句子时:每人手里一张家庭,介绍家人。

        4、Homework:回家以后给爸爸妈妈互相介绍一下。

        5、告别

        课堂评析一:

        教师上课的内容是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 Part A Learn to say。之前听了不少高年级的语篇教学,A部分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应该围绕语篇,感知语言。新授完了之后,不是看学生单词、句子会了几个,而看对对话的理解怎么样,同时在理解了对话的基础上,他能不能尝试去运用。这篇课文是由四个简短的对话组成,要效法传统语篇教学的做法,显得有些困难,所以这堂课只能说是一个小小的尝试。

        新课标一级要求: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最主要的就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课堂一开始,用改编过的英语歌曲进行师生问候,既让学生进行了热身,又轻松了课堂气氛。Free talk部分复习旧知,同时为本课人物介绍和打招呼的学习设下铺垫。

        进入课文之前,运用游戏让孩子猜猜我的朋友,复习本课中的人物。用句型:This is my friend。进行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新句型:This is my…。最后一个人物是Mr Green,引出本课新人物Mr Black。Black一词在第二课已经学过,所以出示在旁边,让学生尝试自己朗读。由于比较简单,学生能很轻松地读出,并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课堂评析二: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以模仿为主,所以第一语音的输入显得尤为重要。在下一环节,我继续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表演对话。接下去,通过帮助Nancy和David介绍全家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可能按照惯例,应该是先进行介绍,句型得以充分操练之后再表演课文。但课堂上,老师要学会放手,检查的过程中,有问题则解决,无则pass。

        当然,熟练掌握课文对话,这只是最初级的要求。学习语言最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对话,与人交流,而且还要有话轮,也就是不局限于一问一答只用本课的句型编对话。事实上我们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也不会一问一答就结束了。所以自主对话的过程中,我就尽量鼓励学生多几个话轮,比比谁编的对话长。有的时候我们担心学生不能够接受过多的内容,今天学生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所以他们身上真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尽各种方法来激发、挖掘他们的潜能。而且在课堂上我们不仅是关注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多要关注在习得知识、技能过程中的方法。活动单导学模式就要求,先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与汇报。

        由于经验不足,思想稚嫩,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时,一些习惯还未养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渗透活动单的使用方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建议:

        学生在这节课的表现有以下可以研究的方向:This is…的发音问题超出了我原有的'估计,学生对于这个发音,无法一时掌握。对于Nice to meet you。的教学,似乎还可以在分步骤,句子比较长,教师要另找方法。

        由于这两个问题,教学在读书的环节,学生陷入无聊,尽管也有下午上课的客观原因,但究其根源还是学生在没有完全弄明白对话脉络,同时在发音问题上也存在问题的时候,不恰当的进入。还有要注意的是受众面的问题。

        在三(1)班,由于课堂有一些已经预习的学生的干扰,导致到自学对话的部分,其他学生的情绪低落,也许原因不只在于此,但是,此部分的教学在这个班是失败的。在三(2)班的教学中,由于改进了教学,强化了第一、第二段对话和第三段对话,情况还算可以。同时,从课堂的反映看,有节奏的教学与无助的鼓励相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要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两个班的教学,发现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的速度,在课堂上应该放慢速度,学生无法一下子接受八个单词。

        其次,有学生在单词的周围标注了拼音或者音似的中文,这个现象表明学生在学习单词时遇到记忆的障碍,如何使学生摆脱这种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由于在之前的短课中实验了唱“Good morning”的时间,于是在本课的教学开头没有采用唱歌的方法。而是改为单词复习性的竞赛,先是用颜色填格子作为开始,唤醒学生对这些单词的记忆,然后用安排在最后的闪示把学生积极性钓起来,最后用每个人过关的方式,即答错在原有的分数的基础上扣分。结果还是比较有利于课堂的教学的。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会对自己熟悉的单词有频繁的练习与举手,那老师上课是要更注意及时对那些高难度的单词采取强化,并以比较恰当的方式强化。在进行对话的应用时,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愿表演的问题。有可能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也有可能是教师没有引起学生对于情景的兴趣,关键是如何使学生会做对话,愿做对话,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本次教学的开场虽然已经不断努力,但是在引起学生的情绪方面表现并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应用新的更好的方法。

我是什么听课记录及评析

       圆柱的表面积和评析如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听课记录:本节课一开始,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特征,而是让他们自己观察、触摸,感受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实践,操作,将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展开,让学生明白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学生明白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的面积。

       接着小组合作探讨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里让我惊讶是,有一个孩子一边演示一边总结,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可以做圆柱体的底面周长。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最后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推导出员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思路清晰,算理透彻,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评析:可以说,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也不是自己推导出现成的结论让孩子们去识记,去背诵,而是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由于学生经历了不断的“再创造”的过程,积极主动的从事数学思考、建构数学知识,所以整堂课的学习气氛和教学效果取得了双丰收,这样,孩子们怎能对数学不动心呢。

植树问题听课记录及评析

       我是什么听课记录及评析如下:

       我是什么的课堂笔记可以从自我介绍、变形能力、活动范围、行为特点、谜底揭晓几个方面书写。

       1、自我介绍

       作者自称“我”,能变幻多种形态。太阳一晒,变成汽,升到天空后又变成无数小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时穿白衣服,有时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披红袍。人们称其为“云”。

       2、变形能力

       在空中漂浮时,遇冷风会变成水珠落下,成为“雨”。有时变成小硬球打下来,被称为“雹子”。冬天时,变成小花朵飘落,被称为“雪”。

       3、活动范围

       在池子里睡觉,小溪里散步,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有时温和,有时暴躁。

       4、行为特点

       做过许多好事,如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也做过许多坏事,如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各种办法管住“我”,让其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5、谜底揭晓

       作者所描述的“我”就是水,以一种富有想象力和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了水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课堂笔记写作注意事项

       1、观察与描绘细节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观察作者对“我”的描绘,例如在不同场景中“我”所呈现的不同形态和行为特点。此外,还要关注作者使用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如“穿白衣服”、“披红袍”等,来增强对“我”的理解。通过仔细观察和描绘细节,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作者通过描述“我”的变化和行为,向读者传达了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描绘“我”,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提升对文章的理解深度。

       3、思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阅读这篇文章时,还要思考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文章中提到的“我”对庄稼、房屋等造成的影响,实际上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防止水患。通过思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语文老师听课记录

       植树问题听课记录及评析具体如下。

       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简短具体如下几点:

       1、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古诗赏析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2、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3、小学语文听课评语评语。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4、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5、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6、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大还是小听课记录及评析

       语文老师听课记录范文1

《氓》

        (前紧后松,时间分配不当)

教学过程:

        1、标注字音、词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问: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学生问“氓之蚩蚩”中“之”的何义?取消独立性。)

        3、“载笑载言”——“载欣载奔”

        4、再读——学生读得太快。

        5、解释:蚩蚩、贸丝、愆期、汤汤、不爽

        6、概括故事情节:男子出轨,被压迫等。

        7、问:概括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体现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学生黑板上展示)

        期待——幸福——抱怨——悲伤——妥协

        8、词语分析:载笑载言

        9、问:女子为何变心?学生答:吃不饱,穿不暖;光让干活;抱怨“二三其德”,日子好了,却有二心,无奈心酸。(为何不追根求源?贰行。下课铃响了,主题还没有挖掘呢。)

过程思索:

        1、声音高,而感情不浓;

        2、教态呆板,课堂语气太直,有些凶,语气不婉转;

        3、学生理解全文了吗?就分析情感变化。

        4、学生不理解,就进行空洞分析,可乎?

        5、课文没讲完啊。

整体点评:

        1、本课失误有三:前紧后松,时间分配不当,其一也;一个问题:感情变化找其词,简单而浪费时间太多,其二也;框架结构没有,不清不楚,其三也。

        2、教师表情淡漠;

        3、学生理解不到位,就讲不好。

语文老师听课记录范文2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九个小组平面式朗读,可乎?不可也)

        教学过

        1、导入:面对苦难,屈原选择了------陶渊明选择了-------

        2、梳理积累:字词。

        3、问:写了什么?学生答: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4、问: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诵读?(上课已经35分钟了)

        5、让学生分列到黑板前诵读?(一个一个展示,共八个组全部到台上诵读)

        6、二个小组打擂:一个组读二句,另一个组再读二句

过程思索:

        1、学生梳理字词时间长否?

        2、课堂语言较好。

        3、诵读方式太宽泛。

        4、让每个小组早排练好了吧?(一个小组还有单读、分读、合读)

        5、光去读,太平面化了,没有递进层面的东西。

        6、光去读,不鉴赏了?

整体点评:

        这是一节离奇的'课。我命名为表演式朗诵。本课两个环节,一是自我梳理字词、语句;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诵读,之后分小组表演式诵读。一组两组也罢了,你竟想不到,竟然九个小组都到前台展示。试问:平面式的毫无递进的诵读能代替分析、鉴赏吗?这位教师素质十分优秀,就是想出奇,就是想创新,恰恰是作茧自缚了。所以我要奉劝教师:课堂教学一定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千万不要一味求新求异,把传统的根本的教学思想给弄丢了。

语文老师听课记录范文3

《氓》

        (本诗的艺术特点缺失)

教学过程:

        1、诵读文本,概括故事

        2、疏通文意4分钟

        3、小组交流2分钟

        4、一学生问:“淇水汤汤”前后有何关系?

        “淇水有岸”何义?“送子过淇”——“子”何意?是男子吗?

        (点评:这一环节很好,你给学生一个发现的空间,学生就给你一个灿烂的蓝天。)

        5、一学生问:“至于暴矣”,“暴”何意?打。

        6、概括故事情节。

        7、品读文本。问:你在什么地方读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的词语和感情?

        学生答:容颜像叶子一样衰老了;送子涉淇,很细心;载笑载言,很幸福很甜蜜。

        问:你读出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随堂点评:分析得很好!)

        8、问:本单元是观照女性命运,你回顾全诗,从这位女主人公的婚姻经历,得到了什么?有何感悟?

        几个学生答:“女也不爽”,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女子不能承担家务活;

        不能光勤俭持家,要提升自己魅力,多读书,提高修养,来吸引男性;

        离婚也是好事,过程总是痛苦的,要旷达。

        打败婚姻的是现实,女子的容颜总是要凋零的。

        (点评:在这里,有两个学生回答不当,是生之过?是师之过?总之,是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本诗的含义之缘故也)

        9、最后让学生选择一节,背诵。

过程思索:

        ① 沉着,不着急,主问题很好,清晰大气,关注学生思考。

        ② 有些议论学生脱离了文本,谁之过?

        ③ 为何本诗的艺术方面没有涉及?鉴赏不足。

整体点评:

        结构好,但没读,没讲艺术性。

        本诗的艺术性何其高也,而仅仅局限在性格的分析,又是女性本身的分析,何其偏颇也?叶子如何变化?淇,如何变化?为何不讲讲其艺术?这首诗千古流传,原因何在?婚姻破裂原因何在?为何不讲?

       一、说教材。《大还是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独立的人,与此同时,他们也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时候”吧文章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多出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满有趣的。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人旁和京字头,竖心旁3个偏旁,会写“自、己、衣”3个字。

       (2)能正确划分段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好了,今天关于“听课记录及评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听课记录及评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